硫化氢(H2S)
——水体中剧毒气体
硫化氢的来源
硫化氢(H2S)是一种可溶性的毒性气体,带有臭鸡蛋气味。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;一是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;二是异养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机硫化物。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,致使池底变黑,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示。
水产养殖(特别是育苗)生产中,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该严格控制在0.1ppm以下。
硫化氢的毒性
硫化氢对于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。大约0.5ppm的硫化氢可使健康鱼急性中毒死亡。当水中的硫化氢浓度升高时,鱼虾的生长速度、体力和抗病能力都会减弱,严重时会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。硫化氢与鱼虾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,降低血液载氧能力,导致鱼虾呼吸困难,造成鱼虾中毒死亡。硫化氢中毒时,动物闪电性中毒死亡,往往体质健康的虾碰到硫化氢后,快速死亡,引起“偷死”。
硫化物在水中常以HS-和H2S两种形式存在,S的量极端,HS-和H2S的比例受PH值调节,H2S有毒,HS-无毒;等量的H2S,PH值越低,毒性越大,当PH值为9时,约有99%的硫化氢以HS-形式存在,毒性小;当PH值为7时,HS-和H2S各占一半;当PH值为5时,则有99%的硫化氢以H2S的形式存在,毒性很大。由于海水的PH值较高,所以海水养殖受到硫化氢危害的机会比淡水养殖小。
维持池水硫化氢不超标的方法
(1)充分增氧,高溶解氧可氧化消耗H2S,并可抵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于繁衍。通过泼洒氧速保、虾蟹救星、氧源加开增氧机可达到增氧的目的。
(2)定期使用克毒培藻灵、养水黑粒宝配合超强底力王、分解底改、分解霸王、底居安、增氧解毒改底安、速效水底双改底改产品进行底质改良。
(3)控制PH值:PH越低,发生H2S中毒的机会越大。一般应控制PH值在7.8-8.5之间,如果过低,可用生石灰提高PH值或克毒培藻灵、养水黑粒宝,但应注意水中氨氮的浓度,以防引起氨氮中毒。
(4)经常换水: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,同时向新水中添加Fe、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H2S。
(5)干塘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,如不能清除,应将底泥翻耕曝晒,以促使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氧化。
(6)合理投饵,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,定期使用活粒菌王、活粒菌或超浓EM原液、EM6、复合芽孢杆菌、863光合细菌原粉、枯草芽孢王(选择配合)。
(7)水体中硫化氢超标,都应该采取处理方法:
第1步:全池泼洒氧速保、虾蟹救星、氧源+生氧底改并配多糖营养露+虾蟹活力钙+解毒应激VC或应激解毒宁,效果非常明显。在泡较多,淤泥较厚、黑的水区,加量使用;
第2步:建议及时换新水,打开增氧机曝气;
第3步:使用克毒培藻灵、养水黑粒宝配合超强底力王、分解底改、分解霸王、底居安、增氧解毒改底安、速效水底双改,按说明书剂量可加倍;
第4步:全池泼洒水产专用多维、虾蟹活力钙;
第5步:全池泼洒克毒培藻灵、养水黑粒宝配合解毒护水安、解百纳,解毒的药物,促进鱼体排毒。
氨氮(NH3)—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
氨的来源:
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动物的排泄物、肥料、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、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,养殖密度越大,氨的浓度越高。氨氮是水体中氮循环的一个阶段,氨和毒性取决于水体中的非离子氨,水体中的氨氮偏高会使水生动物容易出现急性和慢性中毒,急性中毒时可发生浮头、肌肉痉挛、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,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,严重时窒息死亡。
水中氨的控制标准
(1)在0.01-0.02ppm的低浓度下,水产动物可能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:一是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;二是易破坏鳃组织的黏膜层;三是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。鱼虾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,会抑制生长。
(2)在0.02-0.05ppm的低浓度下,氨会和其它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共同起迭加作用,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。
(3)在0.05-0.2ppm的致死浓度下,会破坏鱼虾皮、胃肠道的黏膜,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。
(4)在0.2-0.5ppm的致死浓度下,鱼虾类会急性中毒死亡。发生氨急性中毒时,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,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制激性,使鱼虾体表液增多,体表充血,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,鱼在水体表面游动,死亡前眼球突出,张大嘴挣扎。
氨的毒性与PH值的关系
对水产动物毒害作用的是氨(NH3),而不是铵(NH4)。铵(NH4)对水产动物没有毒性。在水中氨和铵存在如下转化:
从表中可以看出,PH值越高,氨的浓度将增加,而铵的浓度将减少;反之,PH值越低,氨的浓度将降低,而铵的浓度将增加。当PH值低于6.0时,水中的氨的含量将是0。在水质分析中,测定的氨氮是氨和铵的总量。根据水的PH值和温度,可以查出氨的浓度。